浴火攻略2密码 浴血羽翼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探索克虏伯百年成功的密码
厦门著名的胡里山炮台上陈列着克虏伯大炮。大炮直径280毫米,全长13.9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大炮之一。照片博帅
“制铁小作坊”的脱胎换骨
现在,说到德国制造,质量好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几个世纪前,德国商品被贴上了便宜而笨拙的标签。英国议会甚至通过一项法案来区分德国商品,从德国进口产品时必须注明德国制造。
克虏伯在成立之初就赶上了这个时代。就像外人眼中的坏德国产品一样,这家公司并不显眼,只是鲁尔河畔的一个小铁车间。当时,强度高、可塑性强的英国钢是制造武器的最佳选择。
没有高质量的钢材,任何企业都将面临聪明的女人没有米饭很难做饭的困境,更不用说制造武器了。如何打破英国钢铁的垄断地位,对新克虏伯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质量决定出路。克虏伯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为了掌握先进的技术,提高钢材的质量·克虏伯耗尽精力,反复研究技术材料,恢复生产过程。他甚至成为英国铸钢厂的学徒,以提高钢材硬度和铸造工艺。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改进,克虏伯生产的灌溉钢最终可以像英国钢一样硬,硬度、韧性等指标超过熟铁,成为制造火炮的绝佳材料。
材料的突破往往会给武器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进步。在此之前,火炮通常是铜制的,不耐用。在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奥斯曼帝国的乌尔班大炮只用了几十次就炸了。客观条件导致古代火炮数量不足,只能在战场上扮演配角。
高品质钢材生产成功后,克虏伯员工在产品测试中发现,用钢合金铸造火炮可以保证反复击发4000多次。从那以后,在火花飞溅的加工车间里,钢板浴火而生,随后著名的克虏伯后膛钢枪宣布诞生。
克虏伯后膛钢炮由优质灌钢制成,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普法战争期间,普鲁士军队依靠 120 门克虏伯后膛钢炮,击败了狂妄自大的法军。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普法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就是在‘克虏伯’大炮的轰鸣声中决定的”。一战成名的克虏伯大炮也因此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公司迎来了发展壮大的春天。
普法战争后,远在东方的洋务运动倡导者李鸿章下定决心从德国购买武器。1871年,李鸿章购买了328门克虏伯大炮——这是克虏伯成立以来最大的订单。一批克虏伯大炮漂洋到中国,成为清军的中坚装备。
绝地复苏火炮巨头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这位工匠出身的“掌门人”,对钢铁和大炮有一种执着的热爱。他对改进产品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痴迷技术的他甚至觉得,“铸造车间的声音,比全世界所有的小提琴一起演奏还要美妙。”
追求领先属性的武器装备决定了军工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产业。1862年,克虏伯的产品很有名,但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知道,为了克服德国铁矿石杂质高、磷含量高的缺陷,必须继续改进炼钢的工艺和工艺。
当时,在传奇工匠西门子的帮助下,克虏伯将西门子-马丁炼钢法应用于炼钢生产。先进科学的方法使炼钢效率和钢材质量达到欧洲顶级水平。
炼钢问题得到了解决,新问题再次出现在工匠面前。当时,由于火炮的后坐力过大,每次发射后都必须依靠人力将其拖回原来的位置才能重新瞄准,严重限制了火炮的射速。
反后坐装置的应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反后坐装置相当于弹性缓冲装置,吸收火炮发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然后将炮管弹回原来的位置。该改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实际使用效果。
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产品成功后,克虏伯将巨额利润投入到大炮的改进设计中,并不断迭代和升级产品。数据显示,仅1923年,克虏伯就申请了31项轻型和重型火炮专利、9项炮弹专利和26项火炮控制专利。
如果技术突破带来最直接的利润效益,那么企业管理体系的创新是克虏伯百年老店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随着工厂的快速扩张和员工数量的增加,如何科学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他们将资本利益放在工人利益上,建立了工人养老金等福利制度。在克虏伯的领导层看来,员工总是第一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克虏伯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克虏伯的领导层仍然支付了所有的养老金。这一举措大大增强了员工的信心,许多老员工要求重返工作岗位进行生产,然后克虏伯开始恢复。当克虏伯的领导问一名工作了50年的老员工是否可以重建工厂时,老员工坚定地回答说:当然,我们都是‘克虏伯人’。
一年后,克虏伯的复苏震惊了世界。员工数量增加到91000人,年营业额达到4亿马克,成为欧洲第四大企业。
在技术和制度上不断创新,是克虏伯经过百年沧桑依然屹立不倒的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以技术发展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技术创新提供温床。公司最重要的是照顾工人和人比金钱更重要……正是这些珍贵的企业理念支撑了克虏伯百年老店的长青基业。
百年老店华丽转身
现在,告别战场上到处都是克虏伯弹壳的辉煌岁月,这家百年老店正在经历一次华丽的转折。1999年,克虏伯和钢铁巨头蒂森宣布全面合并,合并后的蒂森克虏伯跻身世界级钢铁制造商之列。
然而,过度依赖钢铁行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发展瓶颈。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对钢铁的需求不断下降,这曾经严重打击了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原来的钢铁国际扩张战略是不可持续的。
改革,路在哪里?这是蒂森克虏伯的必答。
蒂森克虏伯总部大楼上的企业Logo开始。2015年,蒂森克虏伯更换了使用15年的品牌标识,充满了现代气息Logo代表新的品牌形象。实际上,Logo在变脸的背后,是蒂森克虏伯企业战略的快速转型。
在更换Logo以前,蒂森克虏伯有180多个不同的品牌标志,有时我们甚至不知道哪个品牌是我们的。蒂森克虏伯在统一品牌之前首先统一了自己的想法,统一所有这些品牌是为了让外界更容易了解我们。
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应根据自身优势灵活调整,做点什么,做点什么。在蒂森克虏伯企业的管理层看来,蒂森克虏伯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主动寻求变革,标准变更只是一个开始,后续是业务结构的大手术——
打破传统布局,摆脱人们对钢铁企业的固有印象。蒂森克虏伯凭借传统钢铁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其五个业务部门的投资重点,积极进入汽车服务等新兴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增长点,成为一家依赖技术的多元化工业企业。
积极拥抱数字化,将新技术引入传统产业,成为企业复苏的重要拐点。他们利用后者与微软合作Azure物联网技术推出了电梯预测和抢占服务解决方案MAX。MAX电梯可以告诉维修人员其真实需求,包括实时维修需求识别、零件更换和预测系统维护。
经过百年的沧桑,改革后的名企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活力。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在新时代创造一个世界,抛弃旧观念,积极寻求技术创新,把更多的走出去和引进来结合起来,就是企业取胜的途径。(占传远远 刘志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