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戏需要文化自信
又逢年关之时,想起我在刚入行那会儿,每每过年回家,都会很不好意思跟老家的亲戚们,说自己是从事游戏行业的,总含糊其辞地告诉他们,自己是互联网搞IT的。在他们眼里,哦不!其实,是在那时我自己的眼里,做游戏并不是一个饱含创意、令我自信、值得骄傲的事业。
正如21世纪初,中国刚加入WTO之时,没人敢想短短十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向前飞奔的国家硬实力,将本应与此匹配的国民心态软实力落在身后。在飞速发展的游戏行业里,我们的从业者、媒体、玩家,这三个维度也时而跟不上游戏作品本身的进化速度。游戏行业进步的现实,经常啪啪打我的脸!
多次体会大大的讲话精神后,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尝试概括:中国游戏需要文化自信。
我们以见证历史进行时的方式,看到了《COK列王的纷争》、《阴阳师》、《崩坏3》等作品的崛起,中国的游戏制作人们也开始可以做出优秀的欧美魔幻、和风、日漫二次元ACG等耳目一新的游戏品类。这让我回想起,2008年《功夫熊猫1》上映时,整个舆论圈的惊呼:好莱坞竟然可以做出如此精彩的东方文化主题电影?!
何时中国的文创作品能走向世界?当年这一振聋发聩的发问。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冲击奥斯卡尚未成功,然而中国的游戏已经在全球多地(美国在内)的市场上排名前十。我们木七七的一款小作品《冒险与挖矿》,在全球范围内也曾获得14个国家及地区共计40多次的苹果商店官方推荐。在向全球输出文化和价值观的征程上,我想即便步履稍显蹒跚,至少游戏人已经领先电影人半步。面向全球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的时候,中国游戏人应该有着自己的那份自信。这份自信是对自己的作品和文化,由内而外的那种信心和勇气。
插一句题外话,随着川普的正式执政,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及其文化,会呈现出一定的聚敛收缩。所以,我相信不仅仅国家战略上,为中国崛起提供了一个机遇期,与我们游戏从业者切身相关的是:中国的游戏文化产品,可以迎着这个风口,顺势出海。
把视线扯回国内,我们都知道,在国内曾经发一篇游戏推荐稿(有人称之为“软文”)都有着明码标价的“钱规则”,这不仅是对读者智商的玩弄,也是对媒体朋友们价值观的侮辱。大伙发现这套玩法在如今,越来越玩不下去了,不为什么,就是它没效果了!主流媒体常常提及“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和“消费升级”,当下的游戏也一定是这样的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春江水暖鸭先知,2016年可以明显观察到有这样的种子扎进土壤,实实在在的萌芽。一方面来自于玩家需求品味的成长和转型升级的内因驱动,另一方面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基本面的外因催化,Taptap、游品味这一部分代表中产阶级玩家成熟口味需求的平台,在这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中爆发性地强势崛起。当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金贵,自然在用户侧就出现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优品质、更高效率、更短决策路径),也只有游戏供给侧的“中国创造”才能进一步满足这种日益显性的刚需。
就像我常听人说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媒体所传达出的对中国游戏的文化自信,对我们游戏开发者弥足珍贵,在这个过程中,绝离不开媒体、渠道等诸多行业同仁的一齐鼓与呼。
最后,我本想呼吁中国玩家对中国游戏燃起文化自信。但我突然发现,其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用脑投票的中国玩家越来越多。在我们木七七即将上线的新品TCG《卡片怪兽》的国内玩家测试中,超过70%的玩家聚焦于关注我们的核心gameplay和不走寻常路的欧美丑萌画风,这在前两年都是难以想象的。
行将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默默打开Google Play开发者后台,浏览了最新的海外玩家留言:
一位智者曾说过:做对的事,全世界都会帮你!是的,全球的玩家都已经在拥抱我们中国游戏了,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风已起,正当时!大国崛起需要文化自信,中国游戏亦需要文化自信。
今年回家,我会跟用手机斗地主的爸妈说:这几年,我一直在做游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