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北美被定限制级 外媒评:古怪媚俗廉价
周星驰的新片《美人鱼》自大年初一上映以来一路狂破纪录,迅速挤掉半年前的《捉妖记》登顶内地影史冠军,截至北京时间2月21日晚,该片已经收获了27亿元票房。
美国时间2月19日,这部今年春节档最热华语片也终于登陆北美,上映地区包括美国19个城市的27家影院,以及加拿大的6个城市的8家影院,首周三天累计票房101万美金,平均单馆票房2万9千美金,创华语片在美十年来最好成绩。
索尼影业是《美人鱼》的北美发行方,它同时还负责了本片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等海外市场的发行。据网站Deadline的消息,《美人鱼》在新加坡首日票房达83.8万美元,在马来西亚首日票房为52.8万美元,均打破了当地市场华语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
《美人鱼》在北美的销售情况火爆
首映周末火爆异常,排队买票场场爆满
据观察,美国洛杉矶共有5家电影院放映《美人鱼》,为北美地区数量最多。除了两家影院是位于“华人区”、经常有国产片上映的“主场”外,另外三家则覆盖了西、南部华人相对较少的地区。
排片方面,位于蒙特利公园市的AMC影院排片最多,首映周末每天13场,包括10场2D普通版、3场3D版,使得《美人鱼》成为该影院在这个周末排片量最多的影片。其他几家影院每天排片为5场左右。
票价方面,晚上黄金时间的普通场次票价为12.59美元,3D场次则为16.59美元,3D版比普通版贵4美元。
与此前的《寻龙诀》、《港囧》等片不同,《美人鱼》这次并没有在北美同步上映。十余天的空档给了本片足够的发酵期,不断刷新的内地票房纪录,加上“星爷”的品牌效应,令本片一上映就火爆异常。在记者所去的AMC影院,售票窗口前始终排着长队,晚间的场次提前两小时就已售光,放映厅门前还有专门以中文手写的字牌提示大家排队入场。
此外,由于本片在美国被定为R级(17岁以下观众需要由父母或成人陪同),与近日大火的《死侍》同一个分级,记者也遇到有结伴而来的高中留学生因为并不知道此片属限制级电影,因不够年龄而无法买票入场。
《美人鱼》在北美市场的反响不错
2D版本是主流,观众反响分歧大
凤凰网记者分别于周五、周六走访了位于蒙特利公园市的AMC影院,该影院共有14部电影正在上映,除《美人鱼》之外,其他华语片还包括《三打白骨精》、《过年好》、《澳门风云》、《叶问3》,加上中美合拍的《功夫熊猫3》,中国电影几乎占到半数。
《美人鱼》毫无疑问是本周末的最大热门,不仅下午和晚场均爆满,连上午第一场的上座率也有半数以上,是记者去过的早场放映里最多的一次。观众基本上都是中国面孔,以年轻人居多,大家对于片中的诸多笑点均能“get到”,观影过程中全场不断爆笑,气氛相当热烈。
记者在散场后随机采访了近二十位观众,得到的反馈褒贬不一。既有人十分干脆地表示“我给100分”,也有人坦言“有些笑点笑不出来,觉得很一般”。
大多数受访的观众都表示“挺好看”,认为本片好在“非常搞笑”,以及“环保主题立意好、感人”,是把笑料和教育性结合在了一起。但也有观众认为本片质量不高,故事有些乱、节奏太跳,“和周星驰以前的电影比差太多”。还有观众从其他州驱车数小时赶来,专门为了看《美人鱼》,在被要求将本片与周星驰此前的电影做个对比时,该观众表示每一部都各有千秋,“不能这么比”。
记者特意观看了本片的2D普通版和3D版,对比后感觉2D版的视觉体验更为舒适,而3D的效果与年初的其他好莱坞电影相比并无吸引力。事实上,据记者在3D版散场后的采访,大部分观众都是因为场次时间而非视效而选择看3D版。还有观众跟记者反映:“电影场景比较单一,除了老人鱼甩尾巴那里3D比较震撼,其他部分根本没有必要做3D。”
《美人鱼》在北美媒体界并未收获太多好评
主流媒体评价:古怪、媚俗、廉价!
不断攀高的票房纪录也再次吸引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华盛顿邮报》甚至用标题党来吸引眼球——“忘了《死侍》吧,一只古怪的美人鱼在中国一星期赚了2.76亿美元”。不过影片的质量显然并未打动影评人,在正文的第一段,作者就用了“媚俗”这个词给整部电影盖棺定论。
《纽约时报》发文称,尽管对影评人来说犯不着去关心片方的市场策略,但是“这部搞笑、古怪、慈悲的科幻喜剧生态寓言没有获得更广泛的呼声,是件看起来有点耻辱的事”。
英国的《卫报》则将影片末尾对人鱼的屠杀与2009年的纪录片《海豚湾》联系在了一起,而这也令本片在英国的分级被定为“15级”——与《死侍》同级。
《综艺》评价本片的CGI水准和场景搭建——尤其是刘轩那浮夸的别墅和开场的博物馆——“散发出一种廉价庸俗的艾德·伍德出品的气息(注:艾德·伍德以大量拍摄低成本科幻烂片而闻名)”。不过在现在的中国商业大片里,“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一部电影能像这样,靠着丰富的故事线和抢戏的主演们就能横扫千军,以至于技术方面简直不算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