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乱象观:你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时间设备?
正如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广告指出的那样,人们渴望拥有一款可以佩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装置,这种渴望跟电子行业本身一样古老。
对于智能手表爱好者来说,2013年无疑是个好年头:Kickstarter众筹项目Pebble获得了成功,三星和索尼也在努力把这类产品变成民用商品,智能手表买主的选择余地从来没有这么广泛过。而且这股潮流趋势只会越演越烈,因为诺基亚、谷歌、苹果和微软都目光热切地盯上了可穿戴设备这块大蛋糕。
即便我们继续朝着最终目标前进,这条道路的前方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智能手表的价格仍然太高,功能和电池续航时间非常有限,外形还比较大。
要想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智能手表现在的模样仍嫌粗犷了些。
ARM公司执行副总裁伊恩•德鲁(Ian Drew)最近表示,智能手表现在仍然处在它自己的“前iPod”时代。
这并不是说高科技行业在等着苹果公司指引方向,而是说,一款可以确立行业标杆的设备,一款其他公司都想与之决战或者干脆模仿它的设备,到现在还没有出现。
在等待这款设备出现的同时,我们不妨来看看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智能手表,看看它们能给大家提供怎样的启发。
安卓伴侣,依赖性强
今年的圣诞假期,商店里最常见的智能手表应该是“安卓伴侣”类型。虽然商家会宣传说它们很智能,能帮你做很多事情,但是这类设备有一个通病,即严重依赖你的安卓智能手机为它们提供信息和提醒。
索尼公司自从2010年推出第一款LiveView起,就把这种腕上设备, 称为“你手机的第二屏”。
请想象一下:你用手机检查的所有东西,比如新的微博、短信、天气预报,如果这些东西都被传送到了手表上,检查它们就变得容易多了,只要瞟一下套在你手腕上的屏幕即可。
更重要的是,把你的手机和手表用蓝牙连接起来之后,你还可以控制手机上的媒体播放器和摄像头,这样一个,智能手表就称为了一个货真价实的遥控器。
但是,这种共生关系存在一个缺点:你的智能手表实际上是靠着对另一个设备的严重依赖,才具有了“智能”。
即便索尼最新的SmartWatch 2不仅设计精致,而且续航时间更长,可惜它仍然需要依赖你的手机,仍然有一根无形的绳子把它和你的手机拴在一起。
不错,它的确可以帮你省去一些小麻烦,让你不用每收到一封电邮就掏出安卓手机检查一番,但是你千万别以为可以把手机留在家里,只戴着这个手表出门。那是肯定行不通的。
更索尼的智能手表相比,三星Galaxy Gear对智能手机的依赖性更强。它的一些基本设置必须通过 Gear Manager 应用来进行,而且一开始只有Galaxy Note 3 和 Note 10.1 2014 版这两款设备兼容Gear。
如果这还不足以令你怀疑智能手表的“智能性”,那么再考虑考虑下面这些问题:Gear的电池寿命很有限,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杂乱无章,而且外形还很笨重。
令人沮丧的是,三星和索尼的这两款智能手表,已经算是有钱有势的知名公司可以为主流大众提供的巅峰之作了。
从Gear和SmartWatch 2的功能来看,它们的价格高得有些不合情理。这两款手表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通知和提醒,而且在功能上也存在深刻的局限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每次你想看时间时,都必须先激活Gear的屏幕才行。
近年来,有很多人尝试过研制这种“安卓伴侣”类型的手表,但大多数都可耻地销声匿迹了。大家偏爱安卓平台,是因为它的人气旺盛,而且苹果通常又不愿意让第三方开发者在iOS里挖得太深。
这个趋势也没有逃过谷歌的目光,它今年8月买下了WIMM实验室,目的可能就是亲自研发更多的可穿戴设备。
因为简单,所以成功
因此,如果说研制“手腕式迷你安卓智能手机”的战略不太成熟,最好的替代解决方案是什么呢?Kickstarter上有很多项目希望回答这个问题,但它们都失败了,唯一成功的就是Pebble。
Pebble的成功应该归功于一个非常简单的理念:把其他智能手表可以提供的有用功能,以尽可能便宜的成本做出来,其他东西都削掉。这就意味着彩色屏幕没有了,豪华摄像头也没有了,麦克风和铝合金外壳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一个纯粹而朴实的东西:戴在手腕上的通知器。
如果说,目前而言,智能手表相对于其传统竞争对手的最大优势,就是成为你手机的第二块屏幕,那么它们还不如尽可能高效地来执行这项任务呢。
Pebble比前文所述的任何设备都更加便宜、重量更轻、续航时间更长。而且成为Pebble的买主还有一种成就感,因为你会觉得自己是在支持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此外,对iPhone和安卓设备的兼容性,也没有给它带来任何弊端。
更重要的是,Pebble代表的是最根本的硬件限制,所有力求完美的研制计划都会受到这个限制的约束。
大家都希望把一台功能丰富的智能手机压缩到一只手表里,但目前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案来达成这一目标。
你要想内置一个3G无线,就必须牺牲大量续航时间和内部空间,想采用彩色屏幕和速度较快的处理器, 那就得至少每天充一次电。这样以来,你研制出的就是Galaxy Gear或者LG GD910 watchphone了。
所以,在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之前,显示屏耗电量取得突破之前,或者像ARM的伊恩•德鲁所说的那样,“在芯片不耗电之前,任何比Pebble野心更大的东西似乎都缺乏性价比。”
健身腕带,异军突起
在手腕式智能设备的竞赛中,出现了一匹黑马,它就是佩戴式的健身追踪器。实际上这个类别出现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不过它们的最终目标似乎跟我们通常理解的智能手表的最终目标相差很大。
健身腕带可以用来记录跑步时间,也可以提供其他几种有用的功能。关键的一点是,你使用健身腕带的时候,不需要那么依赖智能手机,而且也少了很多社交媒体消息提醒的打扰。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两点都很理想。
当然,你无法在健身腕带检查Twitter消息。但是它可以培养你的好习惯,帮助你达成跟运动有关的目标。而这方面,其他产品提供的健康跟踪服务可能华而不实,但Fitbit和耐克却有专门为个目的设计的、完整的软件套件。
它们拥有运动爱好者社区,让你跟同好者交流互动,并看看自己跟别人之间有怎样的差距,而达成一定的目标就可以获得成就勋章,这种游戏机制简直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
Fitbit的第一款腕带Force可以用来看时间,也可以量化你为过上健康生活做出的努力,所以它也是有资格被当作一款智能手表来看待的。
Fitbit和耐克腕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们已经围绕自己的硬件建立了生态系统。从根本上说,它们为你提供的东西,不是你能从手机上,或是随便在网上搜一下就能获得的。它们为你日常的、平淡的、甚至无聊的活动提供了意义和背景。有些人可能会把游戏化机制视为一种廉价的伎俩,但Fitbit和耐克FuelBand拥有很多满意的用户,对于这些人的生活来说,健身腕带具有真正无虚的价值。
仿佛是为了强调这个细分市场的活力一样,阿迪达斯也刚刚发布了智能健身手表miCoach Smart Run。下个月,这款399美元(约合人民币 2432元)的,拥有GPS 、心率监测器、媒体播放器、计步器,以及彩色触摸屏的跑步跟踪器就会上市发售。就像阿迪达斯的竞争对手一样,它也会将用户带到该公司基于web的miCoach训练平台上,完全不需要跟智能手机同步。
那么苹果呢?
对于iWatch而言,成功的配方肯定开始于苹果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软件生态系统。 iPod nano大受欢迎,早在2010年就被套上了你的手腕,原因并不是它为了成为一款出色的腕表而做了专门的设计,而是因为它可以跟iTunes同步,这就足以吸引到不少人了。
利用多年来已经建立的用户信任,苹果可以很容易地把健身跟踪软件添加到它的iCloud套件中。目前有传言说,苹果有一组绝密的生物和健身专家团队,其中一些来自耐克的FuelBand团队。如果这条传言属实,苹果iWatch的方向已经可以大致勾勒出来了。
除此之外,让iWatch保持独立性,不那么依赖iPhone,也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iWatch真正能吸引大家的,是它作为iPhone完美附件的特性。要做到这一点,苹果需要在功能跟续航时间和定价之间小心权衡取舍。可能就是因为这个任务难度太高,我们还现在都没有看到iWatch现身。
正如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所说的,“要说服人们,让他们相信必须佩戴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必须好得不同寻常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