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4500多位主播后发现五个真相 主播大战怎么玩
近年来,网络直播呈现爆发式增长,上百家平台,超百亿规模,3亿多用户,上市公司和明星企业崛起,俨然成为产业和资本的盛宴。
光环加持的背后,网络主播群体作为直播平台的核心资产,悄然已达数百万量级,在热点事件频出,大众舆论分化,监管从严的环境下何去何从,引发社会多方的热议和关注。
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对全国4500多位主播进行问卷调查,试图用数据揭开主播群体的面纱,从职业真相、收入真相、价值真相、平台真相和技术真相等多个维度,探寻2017网络主播的真相与未来。
主播画像:“年轻草根群体”
“百播大战”下,直播行业“低门槛、低风险、回报高、名气高”等流传的特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主播。据公开数据估计,映客、斗鱼、YY、龙珠等几大头部主播平台上,累计参与的主播规模已超过350万,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量相当,甚至超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两倍。庞大的主播参与规模,将“主播”推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到底哪些人构成了现在的主播大军呢?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的主播呈现出年轻化、草根化和中等学历化等主要特点。简而言之,“年轻草根群体”是目前主播大军的主力群体。
主播呈现年轻态,出生于1990-2000(18-27岁)的主播人群占比达82%。性别比例上,泛娱乐主播呈现女性占优,游戏直播呈现男性占优。
草根和中等学历主播风靡。从地域分布来看,一线城市主播仅一成,超过八成聚集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和农村地区,其中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主播占比一半。从学历上看,处于高中、大专和初中学历的人群占比近80%。
这一现状与直播行业的特性密切相关。作为分享经济在国内浪潮的典型缩影之一,直播给这一群体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只要有一技之长或者是自己的特色,无论身处何处都可以得到展现自我的机会,获得收入甚至成名。与传统职业相比,主播这一新兴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学历、地域等一些硬性条件的要求,“全民直播”风潮已来。
职业真相—娱乐与创业走向两极
尽管全民直播风潮已来,但在“怎样做”和“为什么做”等问题上,主播内部呈现明显的分化,形成了一类是以娱乐社交为目的兼职主播,我们称之为自娱型主播;一类是以创业增收为主要目的全职主播,我们称之为创业型主播。
娱乐型和创业型主播的四大分化
对于这两类主播,主要在以下四大方面存在区隔。
第一,工作状态差异:全职VS兼职。
对于全职和兼职这两种不同的主播工作形态,直播平台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更多的是从主播自身认知层面确定。
根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目前主播依旧以兼职的自娱型主播为主,全职的创业型主播依旧是少数派,占比约为7:3,一直为全职主播的占比仅为20%。其中,兼职主播中学生占比最高,约39%,而在以前做过兼职、现在全职的主播大多为自由职业者,占比约为48%。
第二,从业目的差异:创业增收VS娱乐社交。
从本次调研数据来看,创业型主播中接近半数的人将主播视作创业/工作(49%),这成为其从业最重要的原因,而多交朋友、增加收入分别占比44%和31%;而自娱型主播的首要两个从业原因是多交朋友(47%)和好奇尝试(43%)。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创业型主播而言,为了创业增收的目的从事直播,目标明确。而自娱型主播的情况有所不同,更多出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收入和工作并非首要因素。
据本次调研数据显示,在月直播收入水平在5万元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的占比接近65%。同时,在收入比直播前增长2倍以上的主播中,创业型主播占比同样高达56%,整体表现较为亮眼。
第三,组织形态差异:有签约VS少签约。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签约情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创业型主播,高达25%的比例选择通过与直播平台、第三方经济公司/工会或其他组织签约,实现专业化的个人包装和直播内容生产。其中,签约直播平台成为创业型主播的首选,约占比18%。而自娱型主播则仅有10%的会选择签约,其余90%都是以个体的直播形式走个性化的道路。
第四,职业规划差异:全职VS兼职。
创业型主播和自娱型主播,在未来的主播发展方向上,也存在着三条岔路口。
首先,从事全职的主播工作。是74%创业型主播的首选,也有将近30%的自娱型主播看好前景,选择从兼职向全职转换。
而且创业型主播,还会为此充分打磨羽翼,未来还将在和粉丝的沟通交流(68%)、学习直播相关知识(55%)、准备直播内容(35%)和组建自己团队(23%)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仍然将主播作为副业。以自娱型主播为主,将近三分之二选择继续做兼职主播。而创业型主播中也有22%的人,迫于竞争压力等原因,从全职退为兼职。
最后,则为放弃直播。整体上,选择未来放弃直播的主播占比仅为6%,其中八成为自娱型主播。
对于放弃直播的原因,超过一半的主播选择了感觉成名无望和收入不稳定两个原因,分别为57%和55%。另外,家人不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占比约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主播工作也并非外界所认为的那样光鲜亮丽,也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困难和挑战。
正在崛起的新兴网络职业
就业观的演变
目前来看,直播风潮已经对于新生代的就业观念带来改变。QQ浏览器于2016年年中发布的《95后迷之就业观!》大数据报告显示,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有高达54%的大学生将直播/网红作为最向往的新兴职业。
从腾讯研究院联合龙珠直播平台进行的直播用户调研数据中同样得出,在现阶段观看直播的用户中有高达53%用户会考虑尝试做主播,尤其是00后、05后这批年轻的直播用户,其中00后的比例高达63%,而05后则还要高出5个百分点,两者均远超过其他群。
如果粗略估算下,根据CNNIC数据,2016年观看直播的用户数已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如果按照50%的主播转换比例估算,潜在的主播群体规模预计超过亿级。相比当前数百万量级的主播规模,还有非常大的增量增长空间,也许全民直播将在不远到来。
颇具争议的就业新议题
随着主播这一群体规模的日益扩大,这一新兴网络职业的争议和纠纷也开始凸显。
第一点,是职业伦理性较弱。
《中国法学大辞典-劳动法学卷》归纳出了职业的五大特点:经济性、连续/稳定性、社会性、伦理性和技术性。可以看到,当前主播的行业规范尚未形成体系,职业伦理性较弱。未来随着监管逐步规范化,这一特征有望得到满足。
第二点,是新型用工关系的争议。
更重要的是,由于主播与与组织签约大部分形成工作关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因此属于新兴“自雇型”劳动者范畴。与分享经济的其他领域类似,对于这种新兴的用工关系还存在争议,平台责任界定模糊,主播的社会保障还处于灰色地带。
未来如何既能保护新型用工关系下的主播权益,又能促进以新型用工关系为特征的直播等分享经济新业态健康发展,是仍有待探索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