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风向标

新闻

栏目

远古文明发展史中文版攻略 四分钟看完世界文明发展史

2023-05-31 02:24:54

来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

制图:张丹峰

核心阅读

近40年来,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工作,包括中国文明探索源工程,在揭示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需要长期的努力。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是中国学者致力于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不断关注的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断努力,中国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证实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历史、一万年的文化历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文明起源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历史传说时代,依靠考古学的研究和发现来追溯和探索。自我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重要的考古发现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中发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基于这些重大发现,学术界认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应重点研究二里头文化前的新石器时代。在考古学家夏奈先生和苏秉琦先生的倡导下,正式提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任务。近40年来,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工作,包括中华文明探索源工程,得到了深入的推进,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整体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中心聚落开始出现,社会复杂化全面展开

农业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史前农业自1万多年前萌芽以来,经过长期发展,至今已有6000多年的进步。综合栽培作物驯化,包括耕作、耕地、收获和谷物加工、南方田地改造和给排水结构、牲畜饲养,当时农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成为长江、黄河和西辽河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食品,为人口增殖、社区规模扩大和复杂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约5700年前,中心聚落出现在许多地方的村庄群中。比如陕西省华县泉护村、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江苏省张家港市东山村、湖南省礼县城头山等遗址,面积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平方米,远远大于周边几万平方米的普通村落,其内部陶器制造、石器制造等手工业水平和分工程度也明显高于普通村落。此外,从墓葬大小与随葬品质量和数量的差异可以看出,社会成员财富和地位的明确分层表明,社会的复杂性已经在聚落和中心聚落之间全面展开。

中心聚落的出现是划时代的新事物,逐渐将差别不大的普通村落整合成更大的整体。作为一个整体,它与相邻部落建立了各种关系。因此,前所未有的政治联系开始出现在聚落群内部和聚落群之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种以大规模聚落为中心、聚集多个普通村庄的社会结构类似于先秦文献记载的五帝时代的邦和国,因此被称为古国。大约5700年前以来,古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已经成为世界各地的普遍存在,史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万国的古代时代。

良渚文化率先进入文明阶段,开启了史前文明浪潮

大约5000年前后,聚落群内部的整合行为在一些地区扩展到聚落群甚至整个文化区,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一些地方率先进入文明阶段,典型的代表是分布在江苏和浙江的良渚文化。

近年来,田野考古揭示了良渚文化的基本面貌:围绕高墙的巨大良渚古城和古城外的宏大水利工程,反映了良渚人掌握了较高的科技,更意味着强制性公共权力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巨大的社会资源,有迹象表明,强制性权力甚至可以剥夺他人的生命。古城内有高标准的宫殿建筑。良渚社会产业分工复杂,社会阶层水平差异明显。除了贵族之外,城市居民还有制作玉器和漆木器的手工业者。由功能和行业组成的居民结构与根据血缘关系形成的农业村非常不同。古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迹象市发现了大规模的粮食储存。因此,计算古城直接垄断了约2000平方公里内的剩余农业和其他资源,可以看出城乡之间存在着明确而密切的管辖关系。可以说,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范围内治中心、宗教中心和手工制造中心。

这些情况表明,良渚文化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中国宏伟的史前文明浪潮开始了。一般来说,与良渚文化同时或稍晚,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早期和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长江中游呈现出向原始国家快速发展的趋势。

二里头文化诞生发展,中华文明进入王朝

新石器时代末期,又称龙山时代,距今约4300至3800年。这一时期的突出变化首先体现在文明分布的大格局上。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石家河文化等进入文明阶段的先驱相继衰落,黄河流域文化迅速提高文明速度,成都平原也开始出现文明曙光,尤其是陕西省神木市世茂、陕西省延安市芦山毛、山西省襄汾县陶寺、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宝墩等。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社会文明的内容。一方面,从中原到陕北,考古发掘的暴力和战争数据明显增多,社会动荡剧烈。另一方面,来自中亚的小麦作物及其栽培技术、黄牛、羊、山羊等牲畜和青铜冶炼技术在此期间引入中国,先到达西北地区,再到达中原。这些新的生产要素为社会复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动力。例如,陕北世茂文化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引进了羊,这种牲畜既不与人竞争,也不利于黄土高原上的农业,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优质食品资源。

这一时期晚期,中原龙山文化在剧烈动荡中完成了一系列重组整合,在广泛吸收周边文明先进因素的基础上,在3800年左右诞生了以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豫西晋南地区,与中夏文献活动地区一致,时代落在历史传说的夏季范围内。就规模和复杂性而言,二里头遗址无疑是二里头文化的都城。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证实,牙章、玉刀、绿松石镶嵌青铜牌饰、陶封口等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物品在外界广泛传播。这些物品不是普通的生活用具,而是礼仪用具。因此,它们的传播实际上是中原社会政治礼仪、制度和思想的传播。二里头文化以中原为基础,辐射四面八方,不仅再次改变了中华文明的进程和格局,而且开启了以中原为主导、整合其他地方文明的政治历史进程。

不断深化研究,努力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

研究发现,良渚、陶寺、世茂等具有原始国家形式的文化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农业科技发展明显,社会分工复杂;二是阶级分化,表现为贵族专有的宫殿和墓地,高档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由贵族控制,社会等级制度已经形成;第三,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城市出现;第四,社会上有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即王权和地区政府。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考古资料的文明标准,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理论长期缺乏中国历史内容的重要补充。这是基于中国历史考古资料的文明标准,也是对长期缺乏中国历史内容的人类早期文明理论的重要补充。这些标准并没有强调冶金和文本,主要是基于西亚和埃及的文明材料,这表明中国历史前文明既有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总的来说,经过近40年的探索,学术界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总体过程、阶段性发展、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最早的国家特色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些成就中,描述性的内容大于理论的总结和升华形成相对完整的中国古代文明理论需要长期的努力。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越来越意识到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复杂性。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不仅是近2000年的历史过程,也是黄河、长江、钱塘江、淮河、西辽河流域等地方文明的巨大集群,同时是世界古代文明,学术界早已生动地称为史前文化的多元化。同时,这个群体内的地方社会也有自己的文明演变方式和特点。近年来,研究这些地方文明的演变过程、原因机制、方式和道路正成为新的学术热点。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如何逐步扩大发展一体化趋势,相互学习,整合,凝聚中华文明的特点,最终形成中华文明连续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成果。

(作者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8日 11 版)

相关文章

图文推荐

猜你喜欢

  • 发展史

  • 看完

  • 远古

  • 四分

发展史[共18款]更多>>

看完[共66款]更多>>

远古[共413款]更多>>

四分[共11款]更多>>